CN EN

© 2021 浪声. All Rights Reserved.
  •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解决方案 | 日期:2025-10-31 | 阅读:

在生物医药这一高度依赖精密分析与严格质量控制的领域,对药品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分布及相态特征进行精准、直观的表征,是深刻理解其理化性质、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批次间一致性的科学基石。扫描电子显微镜凭借其卓越的亚微米级分辨能力,可精准解析药物活性成分与辅料的界面特性、多级孔隙结构及晶体形态学特征,为阐释固体制剂溶出行为、揭示缓释机理、优化制剂工艺提供了关键的微观证据,已成为衔接药物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指导剂型创新与质量控制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1.药品品质检查中的关键应用


药品,尤其是固体制剂,其宏观性质往往由其微观形貌所决定。任何非预期的表面缺陷、异物或污染都可能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溶出行为,甚至引入安全隐患。扫描电镜在此领域的应用核心在于其卓越的表面形态学分析能力。

在固体制剂表面缺陷与包衣质量评估方面,片剂的包衣层均匀性、是否存在裂纹、橘皮样纹理或剥落是评价其工艺成熟度的关键指标。通过扫描电镜的横断面观测,可以精确测量包衣层的厚度,观察其与片芯的结合紧密程度,以及涂层内部的孔隙结构。以肠溶包衣片为例,包衣层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药物能否安全通过胃部酸性环境而在肠道定点释放。

在异物与污染物鉴定方面,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微小纤维、金属颗粒、聚合物碎屑等外来污染物,是药品品质控制中的重大风险点。扫描电镜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够精确定位并识别这些异物的物理形态,为污染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比如,在对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壳进行常规质量审计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表面存在微小的斑点和疑似裂纹。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的高倍率观察发现,胶囊壳原本光滑的表面存在明显的微观结构缺陷:表面可见明显的微裂纹,同时附着有若干不规则形状的片状杂质,见图1a。这些微裂纹呈现典型的应力腐蚀特征,可能与包衣过程中的干燥速率梯度和聚合物内应力释放有关。杂质与胶囊壳基质在形貌上存在显著差异(图1b为未被污染的胶囊壳基质),通过与典型微生物形貌特征比对,排除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推断其为生产环境或辅料中的无机粉尘污染。这一发现为企业改进包衣工艺参数、加强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直接的微观证据。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1)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2)

图1a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壳表面可见明显不规则片状污染物和微裂纹,且污染物充填裂纹缝隙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3)

图1b 未被污染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壳基质




2. 药品微观结构表征的技术优势


药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包括晶体形态、孔隙结构和组分分布等参数,直接影响药品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扫描电镜在此领域的应用为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在原料药研究中,扫描电镜能够直观展示不同晶型的形态特征。同一药物分子可能形成多种晶型结构,这些晶型在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扫描电镜的长期监测,可以评估原料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晶型稳定性,为处方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对于复杂制剂体系,如缓控释制剂,扫描电镜能够揭示其内部结构特征与药物释放机理的关联,为制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比如,氯化钾本身具有典型的立方晶系结构,见图2a。在氯化钾缓释片的研发中,采用羟丙甲纤维素作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被粉碎后的氯化钾不规则晶体(仍可见部分立方体轮廓)被HPMC形成的连续凝胶网络紧密包裹和粘合,API与辅料界面结合良好,整体结构致密,内部孔洞稀少,见图2b。这种致密结构显著降低了介质的渗透速率,符合Higuchi模型描述的扩散控制释放机制,其微观结构特征为其缓释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再如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与缓释片的形貌差异分析中,通过扫描电镜对比观察发现,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呈现疏松结构,API颗粒与辅料之间形成较多孔隙和松散连接,这种开放型孔道结构有利于介质快速渗透,促进药物溶出,见图3a;而其缓释片则显示API颗粒被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连续、致密的凝胶网络所包裹,见图3b,这种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通过延长扩散路径和增加传质阻力来实现缓释效果,结构差异直接解释了两者不同的药物释放特性。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4)

图2a氯化钾的立方晶系结构(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4)

图2b 氯化钾缓释片中被粉碎后的氯化钾不规则晶体(仍可见部分立方体轮廓)

被HPMC形成的连续凝胶网络紧密包裹和粘合,

API与辅料界面结合良好,整体结构致密,内部孔洞稀少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5)

图3a 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结构疏松,API颗粒与辅料之间形成较多孔隙和松散连接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6)

图3b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API颗粒被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连续、致密的凝胶网络所包裹




3. 制剂工艺优化中的支撑作用


在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现代制药体系中,扫描电镜为工艺参数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了直观的微观证据。在颗粒工程研究中,扫描电镜能够准确表征原料药和辅料的粒径分布、形态特征以及表面性质。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制剂的流动性、可压性和含量均匀度,是工艺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比如颗粒剂型的形貌特征分析中,通过对维生素B1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可以清晰展示两者在颗粒形貌上的差异。维生素B1颗粒大小均匀、形态统一,呈现不规则的圆球状,这种形貌特征表明其造粒工艺中的喷雾干燥参数控制恰当,有利于提高制剂流动性,见图4;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放大后可看到颗粒表面生长丝状物牢牢粘附在颗粒表面,这些丝状结构可能是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蒸发速率不当导致的晶体析出或聚合物迁移现象,见图5,这些微观形貌信息为工艺优化提供了明确方向。

在新型递药系统的开发中,扫描电镜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微球、纳米粒还是复杂制剂系统,扫描电镜都能提供其微观形貌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制剂性能、优化制备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扫描电镜作为重要的微观分析工具,在药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价值。从原料药表征到制剂研究,从工艺优化到质量控制,扫描电镜提供的微观形貌信息为药品的理性设计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制药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扫描电镜技术将继续为药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在现代制药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7)

图4 维生素B1颗粒大小均匀、形态统一,呈现不规则的圆球状


扫描电镜在药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图8)

图5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放大后可看到颗粒表面生长丝状物牢牢粘附在颗粒表面